山茶花神降临!园博园暗藏“大女主”密码

发布时间:2025-03-08 09:07:21


到今天,王昭君

“和亲安塞、文明共融”的故事

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美谈

这个“三八妇女节”,作为“昭君故里”

鄂州园博园宜昌园

正以山水、花草、展演和文创

重新构建“昭君和美精神”

带领八方游客一览

“千年风物 昭君传说”


6412.png


01

游园寻踪:“一园一生”的叙事美学


宜昌展园以“昭君一生”为线索,通过山水造景与人文符号的交织,打造出层层递进的文化体验空间。展园分为四大区域:入口过渡区以叠石为山、曲径为水,再现昭君故乡兴山县“群山万壑赴荆门”的壮阔地貌;核心展示区通过“临水照花”“画工弃市”等场景艺术化还原昭君入宫前的灵动与入宫后的抗争;主体建筑“皓月昭君·文化交融馆”以现代荆楚风格演绎“广袖揽月”的意象,将昭君传说与水月镜花的自然意境巧妙融合;昭君印象区则以诗画长廊与互动装置,引领观众沉浸于塞外孤月下的精神世界。


6413.png
6414.png


这座占地约300平方米的主体建筑,未来将转型为集餐饮、展览于一体的综合空间,成为昭君文化持续生长的活力载体。


6415.png


02

香溪泪影:传说符号的当代转译


“香溪皓月、桃花鱼、山壑飞雁、琵琶龙船”——这些浸润着昭君传说的文化符号,在展园中被赋予新解。


6416.png
6417.png


相传昭君出塞前,乘船途经故乡香溪,见两岸桃花灼灼,离愁顿生。她怀抱琵琶,一曲《桃花送》泪落溪中,化作千百桃花鱼逐水而游。园方以“琵琶龙船”为舞台,复现这一传说,不仅还原了“泪化桃花鱼”的凄美意象,更以“离乡—思乡—融乡”的情感脉络,让昭君对故土的眷恋与对使命的担当跨越时空,直抵当代人心。


6418.png


03

四时皆景:植物语汇中的精神图腾


“耐寒唯有东篱菊,金粟初开晓更清。”山茶、白梅、桃树、芙蓉……展园中的植物配置亦是一部无声的昭君史诗。


6419.png


民间传说中,昭君携山茶出塞,后世尊其为“十一月花神”,掌司此花;


粉白腊梅点缀其间,暗合昭君“雪中抱琵琶”的经典意象;


桃树与木芙蓉错落种植,既呼应昭君故乡“香溪桃花鱼”的传说,又以花期交替营造“四时有景”的园林意趣。


这些植物不仅是视觉景观,更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象征系统,让昭君精神在自然生长中生生不息。



04

从“亲”到“美”:符号的当代升华


昭君文化的精髓,在展园中被转化为“天地人和”的造园哲学,通过设计语言演绎古今对话:


6420.png

时空之维:以香溪石、老青砖等在地材料铺就曲径,叠石引水复刻“群山万壑”的地貌肌理,让两千年前的山水意境在现代夯土墙上重生;


艺术之维:皓月昭君馆以“水月镜花”为灵感,用钢构飞檐模拟广袖揽月,玻璃幕墙倒映流水桃花,虚实相生间构建“天人同构”的东方美学。


这种“和美”理念,恰与当代园林的“无界共生”思想呼应——夯土墙的粗犷与玻璃幕墙的轻盈共舞,传统叠石技艺与数字光影技术交融,印证着“园林非囿于形制,而在心物相谐”的永恒命题。


6421.png


“三八节”,昭君的故事

在园博园的山水诗画中再次苏醒

从“一人故事”到“共有符号”

昭君文化的生命力正源于此——

今天,我们讲述昭君传说

不仅是致敬一位古代女性的觉醒

更是让“以和为贵”“以亲为荣”理念浸润当代

让中华文化的认同在这交融共生中愈发清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