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植”识 ‖ 木棉:赤焰灼灼“英雄树”

发布时间:2025-02-26 11:52:41


木棉,又名吉贝、英雄树、攀枝花、斑芝树等,是木棉科木棉属落叶大乔木,为热带特有木本花卉,是一种美丽的观赏树木,春季先花后叶,花大色红,染红了半边天际。


树干通直,侧枝近轮生,幼树树干有短粗的圆锥状皮刺,老树基部形成板根。木棉有长椭圆形小叶5片至7片,复叶互生。花期为每年3月至4月,花色呈红色或橙红色,花朵硕大,先花后叶,簇生于枝端,花瓣肉质。果期为每年5月,蒴果长圆形,成熟时纵裂露出丝状棉絮,种子埋于棉絮中。树形美观,盛花如火炬,常用于庭院、公园绿化及行道树。花、果絮、种子、木材在康养保健、轻工日化等方面使用广泛。


木棉一词首见于《本草纲目》,李时珍记载道:“木棉有草木二种。交广木棉,树大如抱,其枝似桐,其叶大如胡桃叶……结实大如拳,实中有子。今人谓之斑枝花,讹为‘攀枝花’”。晋代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载,南越王赵佗献汉室木棉树一株以作进贡。广东民谣里唱道:“木棉花开,冬天不再来。”在我国,红棉是广东广州、广西崇左、四川攀枝花和台湾高雄的市花。


木棉是一种美丽的观赏花卉,春季先花后叶,花大色红,染红了半边天际。宋代刘克庄写道:“几树半天红似染,居人云是木棉花。”大地辽阔,村落之间数株木棉怒放,枝梢红云如瀑,景色何等壮丽。宋代杨万里在诗中写道:“姚黄魏紫向谁赊,郁李樱桃也没些。却是南中春色别,满城都是木棉花。”诗中写尽了木棉花开时红云如火的壮观景象。明代王邦畿写道:“奇花烂漫半天中,天上云霞相映红。”诗中描绘出了如诗如画、红霞漫天的岭南美景。清代陈恭尹在《木棉花歌》写道:“粤江二月三月天,千树万树朱花开。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,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……”《木棉花歌》描绘出木棉花开,南粤苍穹之下赤焰灼灼,犹如遍地英雄碧血的惊天景象。

6406.jpg

蜜蜂采蜜


木棉花色艳丽,多为深红色、红色和橘红色。海南木棉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十分罕见的黄花木棉,印度报道有浅黄色花系木棉以及白花木棉。可见木棉花色繁多,色系也较为丰富,主要以黄色调或红色调为主。







图为串起来晾干的木棉花



6407.jpg




木棉作为传统中药材,从木棉根、叶、干、树皮和花中提取到了多糖、萜类、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物质。特别是黄酮类化合物,叶片中含量高达7.02%至21.00%。木棉花有清热利尿、解毒祛暑和止血的功效,飘落的木棉花晒干后用来煲汤煲粥,可以清热解毒。







浑身是宝 效用广泛



6408.jpg








民间把木棉花晒干入药,可以用来清热解毒。

木棉皮除兼备木棉花的功效外,还对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泄泻、痢疾等有显著疗效。传统药典对木棉皮的功效多有描述,如《海药本草》记载,木棉皮“主腰脚不遂,顽痹腿膝疼痛,霍乱,赤白泻痢,血痢,疥癣”。《日华子本草》中对木棉皮“治血脉麻痹疼痛,及煎洗目赤”的作用有记载。外用木棉皮可治腿膝疼痛、疮肿、跌打损伤等。







木棉根,有收敛止血、散结止痛功效,主治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赤痢、瘰疬、产后浮肿等病症。木棉的药用保健价值主要源于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、香豆素和木脂素等活性成分,临床证实木棉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预防老年疾病的效能。研究表明,从木棉花提取出的色素具有一定的抗菌功效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






木棉种子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木棉中提取的羽扇豆醇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和降血糖能力,临床试验验证木棉花对治愈慢性鼻炎有帮助。木棉所含的双氢黄酮类和羽扇豆醇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功能。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也证实木棉种子、花和根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能力,特别是根提取物,无论其剂量高低,对小鼠宫颈癌抑制率超过90%。







木棉果中纤维可作枕、褥、救生圈等填充材料。种子榨油可用作润滑油,制肥皂。其木材轻软,可以用来制作蒸笼、箱板、火柴梗等,也可用来造纸。

来源:中国绿色时报

微信图片_20250227175934.jpg